电话/传真:0755-25950003 邮箱:1125950033@qq.com
发表时间: 2019-05-23 22:10:00
作者: 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浏览:
图文转载自杏仁核
5月20日下午,一则名为“现在家暴都要这样取证了吗”的视频迅速传遍网络。网传视频显示,一位身穿白色短袖、红色短裤的女子正在架设摄像设备,其身旁还站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而就在女子调整摄像设备时,其身后房间内突然出来一个身穿短裤的男子脚踹该女子。期间该男子不顾旁边大哭的孩子,多次拳打脚踢该女子,时间长达40多秒。①之后在微博上“鹤山公安”、“平安汕头”和“平安潮南”,相继发布回应;5月21日下午 18:54 发布“警情通报”,称有女子报警被丈夫殴打,施暴者已经被警方带走,该女子的伤情达到轻伤的程度。
这是一次艰难的取证过程。
因为家暴具有极强的隐密性特质。受传统文化“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观念影响,受害者难以向外界求助;邻里以“两口子之间的事”、“家务问题”而不愿介入到家庭暴力中;社会将家庭定为私人领域,使家庭暴力有隐密性而难以被发现,受家暴者很难保留有效的证据。
而这一次,视频中的女子选择了不再沉默,懂得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取证。当孩子哭喊着出现在镜头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位女子不仅仅是一位被家暴的妻子,也是一位被家暴的母亲——她在遭受家暴的同时还在安抚孩子。
▲视频截图
真的很难想象,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还有多少家庭暴力的罪恶在发生?!虽然不是每个家暴案件都能如这般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不过看看相关的数据同样让人震撼:
在我国媒体报道的案件中,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10月31日这20个月期间,我国境内家暴导致的死亡案件有533起,635名成人和儿童死亡,包括被殃及的邻居、路人,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②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30万到1000万孩子经历或目睹过父母间的家庭暴力。在样本调查中,50%的孩子回忆他们的父亲打过他们的母亲——照此估算,这意味着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65万到500万母亲在遭受家庭暴力;31%的孩子回忆父母互相殴打。在一项调查中,8600个孩子中,24%的孩子回忆在18岁之前目睹过父亲家庭暴力母亲。③
她是一位母亲,同时她也是一个女人。有时,她面临摧残和虐待却无法离开,不是因为她不想,而是因为施暴者会把“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等四种暴力形式交织在一起。对母亲实施的家庭暴力,常常连带着孩子,或通过控制孩子在精神上折磨受害妇女。也有明确证据表明,虐待者经常使用额外暴力和虐待来阻止他们的伴侣离开,或迫使其伴侣和子女在分居后返回家庭。施虐者可能会试图让孩子远离他们的母亲来惩罚该女子的离开。⑦
她是一位母亲,同时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在任何关系中——无论是否家庭关系、婚姻关系,每一个人都有不受侵害的权利,都值得拥有不遭受暴力的关系和家庭生活。
她是一位母亲,同时她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保护的家暴受害者。那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01
识别身边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定义主要涉及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第2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根据最高法院发布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家庭暴力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四种:
以上就是家暴常见的四种形式,当然,具体如何判别家暴及家暴的程度或施害者的责任,是一个更严谨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保护好自己,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遭受上述任何形式的事件,请警惕,或许家暴正在发生。
02
我们一起面对家庭暴力
如果遭受了家庭暴力,家暴中的主体(包括施暴者)会有法律、安全、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反家暴涉及到个人、家庭、社区和多个国家机关,正因为这样,《反家暴法》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机构合作,从预防、发现到矫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明确了各个机构的相应职责。如果遭受了家暴,我们也可以从各方获得帮助和支持。
投诉或求助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劝阻
报案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工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出警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处罚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公安机关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救助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依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撤销监护权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被监护人的父母、子女、配偶等),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法治教育、心理辅导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必要时可以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遭遇家暴可申请人身保护令
通过人身安全保护令对家暴事件施暴人实施“物理隔离”,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家暴受害人的民事强制措施。《反家暴法》的作用重在预防与干预,也明确规定了受害人可以向基层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法院所发人身保护令内容主要为:
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禁止殴打、辱骂、恐吓、威胁、诽谤、骚扰、跟踪、接触、责令迁出居所,其主体对象多为夫妻。
认定家暴分割财产可获照顾
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纠纷,这就会涉及财产分割问题。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依据法律照顾无过错方及照顾妇女、儿童的原则,对受害人予以照顾。
特别是受害人因遭受家庭暴力需要治疗、由于家庭暴力而失去工作或影响正常工作等,法院会考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财产分割份额。
家庭暴力发生时,记得:
家暴发生之后:
另外,因为家庭暴力的隐密性特点,保存证据尤为重要,杏仁核在查找了相关资料之后,找到了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在反家暴法正式施行三周年之际推出的反家暴系列推图,其中有关于如何取证的说明。下方图片简明扼要地从法律的角度讲解了如何在遭遇家暴之后进行取证,希望可以支持到家暴受暴者。
如何取证?以录音证据的获取为例
当事人在收集录音资料的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其他证据,以起到相互佐证的作用。采取录音方式收集证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先进的录制设备,体积小、易隐藏,录音时间长、音质高的设备往往使录音效果更好;
2、为防止对方有防备,录音应尽早进行,并在现场、当面的情况下进行;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安静、杂音干扰少的地方录制;
4、在录制中,神态、语气都要自然,以防对方疑心;
5、录音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防止其否认;
6、取证前要做好准备,包括取证的目的、事项以及如何使对方说出真相等技巧,也包括录音设备、时间、地点的选择。
(以上图片及文字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此次视频中的母亲就很好地保留了关键证据。
全国部分省市反家暴公益热线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援助联盟成员机构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整理了部分省市反家暴公益热线,因为信息比较多,无法在文中全部列出,如需查看请点击下方图片:
▲点击上图查看反家暴公益热线
03
专业助人者可以做什么?
2019年4月15日,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正式发布《2018反家暴社会组织现状和需求报告》,调查和研究反家暴社会组织总体状况。这项研究报告了“反家暴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反家暴社会组织从业者面临心理压力甚至人身伤害风险”等多项研究结果。⑧
在杏仁核的读者中有大量专业助人者。帮助受暴的母亲远离家庭暴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专业能力和专业胜任力的工作。杏仁核邀请更多的专业助人者和我们一起,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杏仁核一直在为反家暴而行动。我们曾经推出过系列的文章,例如《我国每天超过1人因家暴致死,家暴真不是家务事》、《如果遭受了家暴,请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等等。5月初刚刚结束的“心理危机骨干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首届远程班”,主要培训内容是世界卫生组织研发的“问题管理家”(Problem Management Plus,简称PM+),这是“一个专为成人而设的简短心理服务”,”适用于在逆境中生活而有抑郁、焦虑或压力的成年人”。(说明:《问题管理家使用手册》中用“逆境”一词来描述面临沉重压力,如暴力对待、性暴力或缺乏安全保障、基本服务和谋生机会等困难的情况。)PM+不但可以包括处理家庭暴力导致的压力、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对其他“日常有很大压力的人也有用”,可以帮助应用者“减压和提高日常社会功能”。
如果你有意帮助面对家暴的母亲脱离困境,杏仁核团队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用专业捍卫善良。
参考资料:
1.《广东鹤山妇联介入女子被家暴案:当事人希望办理离婚》来源:凤凰资讯.2019年5月22日(原载:北京青年报),http://news.ifeng.com/c/7msmA50cfVg
2.皮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家庭暴力法>实施监测报告发布实施20个月,公民反家暴意识有所增强》.公益时报,2017-12-05.(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zhengcefagui/12984.html)
3.Rates of Child Abuse and Child Exposureto Domestic Violence
(https://www.rcdvcpc.org/rates-of-child-abuse-and-child-exposure-to-domestic-violence.html)
(https://www.opdv.ny.gov/professionals/mental_health/helpmoms.html)
5. 《孩子常目睹家庭暴力会使大脑视觉皮层萎缩》.来源:新华网.2010-03-04.(http://news.163.com/10/0304/15/60UM7O8T000146BC.html))
6. (陈郑之.《家庭暴力中目睹儿童代际传递的研究现状综述》.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18(2);44-51)
7. IMPACT OF DOMESTIC VIOLENCE ON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http://www.domesticviolence.com.au/pages/impact-of-domestic-violence-children-and-young-people.php
8. (《2018反家暴社会组织现状和需求报告》正式发布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2747.html)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心理创伤干预骨干人才(国际)培养计划远程班
2018年,由中科院心理所刘正奎研究员发起,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和北京中科心理援助中心联合推出了“心理创伤干预骨干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通过总结国际国内心理创伤干预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为我国心理援助行动贮备高水平专业人才。
培养计划分三个阶段;中美日三方联合设计、讲授的第一阶地面班已在北京举行;课程专家包括日本阪神大地震现场心理支援总指挥高桥哲、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Josef I. Ruzek, Ph.D.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童慧琦博士三位创伤治疗领域专家。
远程班是为了将专业的心理干预知识与技能普惠至更多助人者,杏仁核团队受主办方委托,在第一阶段地面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学习特点,深度研发的远程班课程。
远程班采取报名审核制
如果您希望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助人素养
6月30日正式开班,扫码提交第二期报名申请表
如有其他疑问
欢迎咨询杏仁核-丁丁
关注我们 关注中国心理援助事业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北京中科心理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