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电话/传真:0755-25950003   邮箱:1125950033@qq.com

图片展示

从1到N: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发表时间: 2019-04-02 12:12:15

作者: 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浏览:

图片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高晓松


◆正文


我是一名反家暴社工,也是妇联的维权工作者,“儿童保护”的议题让我倍感沉重;我未婚,但幻想有一个自己的宝宝,倾力陪伴,确保ta感到安全和温暖。


图片

图片来源于Colorhub.me


“目睹或遭受家暴的儿童”,我想我也算是其中一个,我身边的朋友们大多都有童年时期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我”存在于世界的多个家庭角落。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7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熟悉的面孔:儿童与青少年成长中遭遇的暴力》,全球2-4岁的儿童中,有四分之三(约3亿人)曾遭受家中养护人的心理攻击或(和)体罚)。


尽管经历不同,但我和朋友们到现在其实并没有憎恨父母,最多只是和父母的关系不太好。


尽管他们那时那样对我,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是爱我的,大约是因为他们给的爱比暴力要多一点,'被暴力伤害'是成年以后才突然意识到的....”


“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持续)打到扫帚打烂为止,亲戚们也说'那时是打得太厉害了',我妈这时就不说话了(有点后悔的意思)”


“我妈打我的事情我都不太记得了,但我妈当着我的面撕烂我的考试卷的那一幕,至今横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不能和她亲近....”


图片

图片来源于Hippopx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大多数的“创伤”都依靠一个孩子的自我成长而被渐渐掩盖,大多数的我们依靠着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挣扎着正向生长!


为什么要让孩子经历暴力?为什么要默许暴力?


我不能认同我们今天的合格与优秀是“受暴经历”造就的,我们本可以成长得更好;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被家庭暴力撕碎,一生“破裂无法复原”的孩子——在此呼吁:仍有许多孩子未能从家庭暴力的苦难中重新站立!


成年人应该做正确的事。孩子都爱父母,但暴力的行为不该被原谅!


延伸阅读: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作者在《从0到1,你不得不知道的家庭暴力一文中有介绍。(点击文章篇名可以跳转原文)


 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对儿童实施的家庭暴力包括且不限于:殴打、捆绑、体罚、性侵、虐待、遗弃、忽视、疏忽照顾、经常性谩骂、人格贬损、宣扬隐私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一则真实案例/


警察:小时候,你爸妈这么打过你吗?

施暴的父亲:打过,更严重(父母对他的施暴行为,比他对孩子的施暴行为更严重)。


父母是孩子生存的依靠和爱的来源,父母“施暴”“受暴”的行为都可能被模仿。目睹或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在长大以后,更可能出现“学习并采取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行为;或倾向于寻找一个“施暴的恋人”。


图片

图片来源于Hippopx


在家庭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一定会延续父辈的暴力,但出现“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社会交往障碍”“学业问题”“心身疾病”等诸多问题的风险一定都被大大提高(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


 受暴儿童——no voice,no choice 


儿童在施暴的父母面前,几乎毫无自保能力:一方面儿童出于对父母的忠诚,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被家暴”,而儿童的反抗,只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暴力(这一点我们在棍棒式的教育中都有体会);儿童脱离父母后也无法独立生活,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使得儿童更容易受到控制。


他们有时被父母当做暴力发泄的对象,有时被父母当做感情纠缠争斗中的工具,在家庭这扇门的掩盖下,儿童受侵害的处境难以被发现。“儿童受暴”案件被揭露时,案情通常已经发展为对儿童的恶性侵害,儿童受虐情况严重,已被报道的受害儿童案件中非死即伤的惨状就是儿童家庭暴力严重性的例证!



 家暴环境中煎熬的儿童 


孩子同等忠于父母双方,父母之间的暴力,父母子女之间的暴力,都引发孩子内心的激烈矛盾——“都是我的错”“爸妈恨我”“我不值得被爱”“我不该存在”....,伤害的根源在于“充斥暴力的家庭环境”;作为孩子,通常无力争取生存空间。


持续的不安全感、压抑、敏感、混乱、刺入骨血的疼痛,弥留在每个“目睹或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心里——尽管我们在孩童时期没能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暴力。


 孩子不听话,要受“教训”? 


暴力管教是不可取的,无论孩子的养护人出于何种意图,以何种方式。


其中,“以教育为目的”或“教育无能”的施暴,我想解释为“爱的暂时性剥夺”,以“爱的剥夺”为手段达到控制孩子行为的目的,这是暴力的本质。大家不妨回顾自己的童年,我们可以看到:当父母用行动告诉孩子,“听话”“成绩好”才能获得被爱的资格,那么这个孩子将终其一生“讨好”父母,成为乞讨者;当一个孩子感到“被爱”是稀缺甚至是不可得的,那么这个孩子将“抛弃自己”。


图片

图片来源于Hippopx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以“生活无能”“爱无能”“情绪无能”“人格障碍”等等为理由,实施家庭暴力的成年人,是社会未能妥善“保育”的伤痕。我们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再将家庭暴力的“噩梦”带到ta未来的家庭。多一个人看到“目睹或遭遇家庭暴力的儿童”,国家和社会及时介入干预,也许我们的未来就少一份心痛!


 代代传递的“家庭暴力” 


在我们的文化中,“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概念影响深远,在封建时期人们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于是父母有权“处置”子女。到今天,我们的父母也许曾经遭受家庭暴力的伤害,而我们也许同样经历了父母“施暴”所带来的伤害。这是我个人以为的“广泛的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我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子”?成年人有义务有能力做正确的事。


 保护儿童,斩断暴力传递 


我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认为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


图片

图片来源于Hippopx


国家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关于家庭暴力的强制报告/


反家暴法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关于家庭暴力,仍然有很多议题需要被讨论。如果你曾经是那个被暴力伤害的小孩,我想你一定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样的暴力伤害。


延伸阅读:《救救孩子,关注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儿童》(点击文章篇名可跳转原文)


图片


图片


从1到N: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联系电话:0755-25950003

咨询QQ:1125950011 / 1125950022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59714号    技术支持:腾硕网络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