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电话/传真:0755-25950003   邮箱:1125950033@qq.com

图片展示

家庭暴力预防第二课:打破家暴循环的“魔咒”

发表时间: 2019-08-07 10:20:32

作者: 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浏览:

第二课:打破家暴循环的“魔咒”



(扫描二维码,听取音频)


文字版


欢迎来到宝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官方学习平台宝妈成长在线提升自己孩子。

大家好,我是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副总干事,宝安区婚调委副主任刘西重。

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一定要重视家庭暴力,因它关系的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的婚姻家庭生活是否会和谐幸福,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也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只要有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发生,就属于家庭暴力,我们的态度是要零容忍,阻断家庭暴力发生的代际传递。



上节课发布之后,我看到有很多朋友们积极转发,以便让更多人能听到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虽然是面向深圳宝安区居民的课程,同样它也适用于任何希望了解家暴的人,更适合受到家庭暴力困扰的家庭一起学习。在本节课程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家庭暴力循环,简称家暴循环。

我们要分析他给受害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简单介绍受害人该怎么去做,才能打破家庭暴力循环的魔咒。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咱们本节课中所指的家庭暴力特指亲密关系暴力,包括伴侣和前伴侣之间发生的暴力,也包含同性伴侣之间发生的暴力。也就是说,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针对老人的家庭暴力,这些是排除在外的。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什么是家暴循环?家庭暴力有几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蜜月期、矛盾积蓄期、暴力发生期和道歉原谅期。

伴侣之间总会有甜蜜的时候,这时候你侬我侬,恩爱有加,这叫蜜月期。伴随着柴米油盐的生活,再加上生活习惯不一样,甚至是三观不合,双方的矛盾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激化,彼此之间开始看不惯,整天玩的是大家来找茬这样的游戏,这个时期,我们称为矛盾积蓄期。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一方再也无法忍受另外一方,暴力就发生了,我们叫做暴力发生期。暴力发生以后,施暴者又开始不停的道歉,以求得受害人原谅,这是道歉原谅期。

当受害人原谅了施暴者,双方的关系又一次进入蜜月期,这4个时期并不是只有一个周期,一般来讲他会不断的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发生,一次又一次道歉和原谅,这就是家庭暴力循环理论。说明家庭暴力具有反复性这样的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家暴循环并不是蜜月期、矛盾积蓄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原谅期这4个时期的简单重复,因为多次循环之后,你会发现蜜月期越来越短或者没有了,道歉原谅期也没有了,这样家庭暴力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而且,随着循环反复发生,暴力会逐步的升级,伤害也越来越严重。最开始可能只是骂几句,然后发展成为肢体的暴力;最开始可能只是打耳光,再后来可能就是拿头撞墙或者说用手掐脖子。

我们来看看受害人在家庭暴力循环中,他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受害人在矛盾积蓄期的时候,会处于一种焦虑不安当中,因为他知道暴力又要发生了,但是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他知道身边有一颗炸弹随时会爆炸,但是不知道具体时间。有一个受害人就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她说,我丈夫就像一座活火山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喷发了。

这种不确定性以及恐惧,会让受害人更加难以忍受,所以有的人会选择或者说不自觉的,去主动的激怒施暴者,让暴力早一点到来,相当于要提前引爆炸弹。这个时候有的施暴者就会以此为把柄,说是他有错在先,他有错所以该打。错误,即使他有错,也轮不到你打,任何人没有权利殴打自己的伴侣,任何人没有权利去动用私刑。

不管因为什么,施暴者都要为暴力承担全部的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当暴力发生的时候,受害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遭受过暴力对待,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可能是紧张、有可能有不安、害怕、恐惧,也可能失望、无助、到绝望,也可能会有委屈、屈辱、愤怒、有自责,甚至有时候还会去讨好施暴者等等,这些感觉有可能都会有。

当然最直接的身体感受是什么呢?疼。

有的受害人面对的是切实存在的生命威胁,他的危险是真实的,恐惧也是真实的,这个时候,往往受害人有比较强的求助意愿和改变的意愿,他可能会去选择报警,也可能会去向他人求助。他可能会是对工作人员说,我要离婚,请你帮帮我,请你告诉我怎么做。

但是很快,因为施暴者马上就要道歉,求得受害人的原谅,进入了道歉原谅期。施暴者他会向受害人道歉,怎么道歉呢?我再也不这样了,我就是个畜生,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改。有的痛哭流涕,有的会跪在地上表达诚意,还有的会送花、送礼物,各种献殷勤,还有人会说,如果你不原谅我,我把手指头剁下来给你看,你不原谅我,我也没法活,我死了算了。反正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道歉方法。

但是施暴者信誓旦旦的道歉,和那么真诚的去保证的时候,我们的受害人相信吗?他会怀疑有诚意吗?不知道,即便是有诚意,也可能只是代表他此刻有诚意,但是下次再有矛盾的时候,下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不再犯,真的无法保证。

所以受害人在这个时期最纠结,他到底会不会改呢?到底要不要原谅他呢?到底要不要和他和好呢?受害人这会儿脑子会很乱,她可能会想我老公除了脾气不好之外,本质上还算个好人,我们还是有感情的,如果要离婚的话,你看孩子太可怜了。关键是这个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也会来劝你,小两口哪有不吵闹的,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算了和好吧,还有人可能会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她怎么被打了一辈子,也是这么坚持过来的。

在上一节课的留言里面就有一位姑娘问他的妈妈,说:“如果我结了婚,也像你一样被打,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你会支持我离婚吗?”妈妈就会回答:非常坚决,不支持,那样孩子多可怜啊。

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家庭暴力缺乏敏感度,也会去劝和不劝离,而且会劝的问心无愧,因为不是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但是却忽视了受害人所面临的危险,甚至是生命威胁。当那么多人都来劝的时候,所以受害人自己她更加犹豫,更加动摇,会觉得或许还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听到这里有人会问,你的意思,就是说遭受家暴了,一定要离婚吗?不是的。我们坚持家庭暴力零容忍,这里零容忍指的是对暴力行为零容忍,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暴力停止。离婚,他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之一,是可以选择的,是不应该被排除在外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劝合,同时也要明白,离婚只是摆脱暴力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婚姻制度它的存在,在当前有其价值以及合理性。所以我们返的是暴力,反的是家暴,不是反婚姻。所以工作者也好,亲朋好友也好,邻居也好,你不能遇到家暴,就劝人家离婚。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制止暴力和保护受暴人的安全上。但是否要离婚,我们要尊重受害人自己的选择,如果说他坚定了要离婚,我们当然要支持。如果说她不愿意离婚,还要给对方机会,还试着再去改善一下,我们要理解他的难处,要理解他的决定,也要支持他的决定,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探讨一下看通过其他的什么方式来制止暴力,以及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我们接着看道歉原谅期。受害人很纠结,也很痛苦,很难拿定主意,好难抉择。其实还是有很多人看的非常明白,也想要帮助受害人。说到这里,我们也为警察叔叔说句公道话,比如说有的警察是非常有正义感,受害人经常报警,然后打的非常严重。这个时候,警察就会说,他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跟他过啥,早该离婚了,我都看不下去了,你就说句话,只要你愿意,咱们拘留他。

这个时候再看受害人会怎么回应呢?警察同志请你们不要拘留他,我只是想让你们教育教育他,吓唬吓唬他,让他下次不敢再打我。警察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很无奈,我们这么忙,你报警只是想让我们吓唬吓唬他,实在没时间陪你玩,时间长了之后,警察也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这事儿咱们警察管不了,无能为力,你还是找妇联吧。警察会说,你看我们也想抓施暴者,也想给他震慑,给他依法处罚,但是受害人不愿意对不对。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理解警察为什么他们遇到家暴,能调解就调解,不能严格的去处罚。

其实,公安机关确实比较忙,因为我们的警员是按照户籍人口配备的,而常驻人口,在大城市远远会超过户籍人口,所以警力严重不足。

再一个因为警察对家庭暴力缺少相关的培训,缺乏专业敏感性,对于家暴的危险也认识不足。当然,我们理解警察并不代表就同意他们以往的处置方法,这一点要明确,我们该怎么坚持,还是要怎么坚持。昨天就有为受害人在求助某地的基层妇联的时候,妇联评估之后,发现他是高危险。

受害人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是警方只做了调解,当妇联干部再去协调警方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的时候,基层民警非常不以为然,他说,我们是在帮你们妇联,如果你们不需要这个东西,我们当然不用开了,对不对,其实这是非常严重的意识的错误。

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妇联在帮助警方,协助警方依法处置,当然更精准的说,应该是合作共赢,因为大家一起在帮助受害人。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当中,有对公安机关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公安部也出台了家庭暴力的出警处置标准和流程,我们希望警方能够更有作为。

前几天宝安区的公安机关专门对各派出所的所长进行反家暴培训,而且邀请妇联的人过去讲课,我觉得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非常棒的做法,由过去我们组织任何一次反家暴培训,下面学员你发现都是妇联干部、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等,很难得能够见到警察,请都请不来。

我们希望公安机关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反家暴工作当中的责任,都能够依法处置,这样对我们受害人来讲是非常好的福音。甘肃靖远公安局焦向东主任,他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说如果妇联是反家暴工作的女一号,公安就应该是反家暴工作的男一号,这句话非常棒,因为反家暴离了公安真不行。

受害人遭受家暴之后,他会不断的求助亲友,一开始亲友可能会劝合,到后来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会说,你还是跟他离了吧,说了很多次之后,他发现受害人还是没离。当受害人再次来诉苦的时候,亲朋好友就不干了,可能会很愤怒,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让你离婚,你看你就是不听,自己不想离被打活该。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把矛头指向受害人,去指责受害人。

还会有一些心理工作者,他可能会说,你看他经常被打,他也不离开,说明什么,说明他很享受被虐,他是个受虐狂。这两种态度,不管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好,还是指责受害人是受虐狂,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公平的,他也会给受害人带来二次伤害,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不是受害人,他的苦我们不知道,他面对的困境我们不知道,当我们责问受害人,你为什么不离开时,要明白他不是不离开,而是离不开。

在家暴循环中,施暴者打了之后会道歉,会给受害人一线希望,更何况后面还会有一段蜜月期,就相当于打了之后,给一颗糖,再打了之后,再给颗糖。所以暴力糖、暴力糖这样循环往复之后,就会变成暴力等于糖,暴力等于甜蜜。一方面,蜜月期可能会误导受害人让他觉得日子还是可以过的,不是还有甜蜜期,本还有蜜月期吗?另外一方面,会降低他对暴力的敏感度,会将暴力正常化,觉得这是生活的必然,这是婚姻家庭的必然,时间长了之后,认知就会出现偏差。

我们来看一下,受害人在想要摆脱暴力的时候,她会面临什么?她会顾虑什么?

她可能会想,会不会被人嘲笑呢?离婚之后,是不是证明我很失败很没有用呢?我该怎么生存呢?受害人有可能会长期没有工作,甚至有的施暴者不允许受害人去工作,这么长时间不工作之后,有能力养活自己吗?另外离婚之后,没有地方住怎么办?争取不到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办?有的受害人会长期被虐待,有可能会有各种的生理的、心理的疾病,需要去医疗和修养,但是她可能没有钱。有的受害人的银行卡被丈夫控制,身份证被丈夫拿去做各种借贷,所以会背负一身的债务。

有的施暴者威胁受害人说,如果你离婚,你永远也别想见到孩子,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是难以承受的;甚至有的施暴者会威胁受害人说,你要是敢离婚,我就杀了你,杀你全家。当受到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受害人感受到的是真真实实的恐惧,她害怕被杀害,害怕连累家人。还有的受害人会被限制人身自由,就是被囚禁防止你逃脱。

曾经就有位外地的女孩,她非常乐观开朗,以前还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去帮助别人。但是她遇到一个施暴者丈夫,结婚的时候,她是被威胁,被胁迫到了婚姻登记处,她对工作人员说,我不是自愿的,我不愿意,结果还是照样登记结婚。后来怀孕了之后,生了孩子的第二天,丈夫就强行办理出院,说在医院太花钱了,而且当晚强行过夫妻生活,如此残忍粗暴。当她想要离开的时候,施暴者就把她关在屋里,然后把她衣服用剪刀减碎,也就说看你怎么逃你没有衣服。

这样的案例,听起来可能会让人心惊胆战。并不是所有的家暴都这么严重,但是施暴者控制受害人,恐吓受害人是非常常见的,试想一下如果处于这种困境中的受害人,他能怎么离开呢?他不是不想离开,是离不开。在这个时候如果说执法者不能依法处置受害人,更是寸步难行。我刚才讲的这位受害人,她是在恐惧无助当中向警方求助,当地警方没有给予一些有效的帮助,甚至有一次,她走到派出所求助的时候,警察又把她给送了回来,送回到施暴者的手里。最后,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报警说,我把我老公杀了,你们来抓我吧。

我非常惊叹,因为这是受害人把她的求生欲望还有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才想出来的一种方法,结果后来警方还有当地的其他的工作人员,指责受害人说那你为什么报假警,说受害人错了,因为报假警。

我觉得非常悲哀,我们的工作人员怎么会颠倒是非到这种地步。所以想一想,处于这种困境之下受害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多大的代价才能够离开?她会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但是面对的是重重困难,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去指责受害人不离开,不能指责她就是喜欢被虐,我们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不管她是离开还是继续生活,我们要尊重她的决定,因为她受的什么苦,你真的不知道,所以不要随便去下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刚才案例中的那位女孩,最后在全国妇联关注之下,在专家、当地妇联,还有各地的社会组织以及志愿律师等等联合帮助下,最终成功摆脱了施暴者,成功的离婚,成功的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当然,我觉得最让人敬佩的是这个女孩自己非常努力,因为即便遭受到这么匪夷所思的家庭暴力,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最终战胜恐惧,获得自由和重生。这最可敬最有能量的人,是这个女孩自己,这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希望,就是他们摆脱暴力,我也能。我本人也很感激这种女孩,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人的巨大能量,看到走出困境是可能的。

以上我们讲了,家庭暴力循环以及在循环当中我们的受害人会有什么样子的感受,以及什么样的表现,家暴循环就像一个魔咒,他困扰的受害人。我们受害人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态度一定要明确家暴零容忍,把每一次家暴都要当成制止暴力的最好机会,零容忍指的是对暴力行为零容忍,要想尽一切办法预防施暴者再犯,增加他犯罪的成本,就需要一些策略,比如说可以报警。但是在报警之后,要要求警方依法处置,如果有伤,就要求警方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到指定的医疗机构验伤,验伤结果如果是轻微伤,就可以要求警方实施行政拘留;如果是轻伤以及以上,就可以刑事拘留;如果没有伤或者说轻微伤以下可以要求警方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对施暴者实施告诫。

告诫书有什么作用呢?一个是震慑施暴者,不敢再犯;二是作为施暴者施暴的证据,以便以后打官司可能用得着。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需要打官司我,我也不需要离婚。但是你现在不想离婚不能代表以后你不打官司,不代表以后你用不着这些证据。所以把它留好保存好,有利于未来保护自己,也可能会有利于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当然,有些地方的执法者,可能会按照老方法让受害人接受调解就好了,受害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明确说出自己的一些诉求;也可以去求助妇联或者社工,协调和推动警方依法处置。这些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通用的。

另外建议家暴受害人可以去充分利用道歉原谅期这个时候,施暴者不是道歉嘛,我或许可以原谅你,但你必须写下悔过书。悔过书里面要详细说明,谁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在哪里殴打了谁,造成了什么样子的伤害,然后表示,悔过保证,不要再犯,要按手印。

到悔过时之后,一定要把悔过书的原件保存好。最好不要放到家里面,因为施暴者他事后会翻箱倒柜,然后把它找出来,把它销毁掉。可以把它放在娘家或者放到闺蜜家里,反正施暴者找不到的地方就对了。这些证据保留了之后,虽然谁都不希望有一天你会用到它,但还是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好多受害人在求助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被打了很多次,但是一点证据都没留下来。所以最终想要维权的时候,想要诉讼离婚的时候,你发现没有证据,这是非常遗憾的。

所以我们期待受害人能够重视每一次家暴,把每一次家暴都当成是制止摆脱家暴的最好时机,至少你可以留下一点证据来。



但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分享了什么是家暴循环。家暴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蜜月期、矛盾积蓄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原谅期这4个时期,反复发生循环往复。在循环的过程当中,家庭暴力的程度会不断的升级,频率也越来越高,伤害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我们看到,受害人在家暴循环中所处的困境,他不是不离开,而是面对重重的困境难以离开。我们要对受害人报以理解、尊重,给予必要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希望,即使面对控制和恐惧,受害人依然有方法摆脱暴力。比如可以求助警方,可以想方设法保留一些证据,为获得安全和自由做好准备。

下面是一首小诗,我想分享给在家暴循环中的受害人,名字叫《我又收到花了》。

我又收到花了,他送过三次花。

第一次送花是我们坠入爱河时;

第二次是把我打的住院时;

第三次是送花的坟前。

祝福每一位受害人都能够摆脱暴力,早日实现自由和幸福。

(资料来源:深圳市宝安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https://appzhk0yetf1960.h5.xiaoeknow.com/p/course/audio/a_5d3fbf2f04d1d_stTYJ5ke?product_id=p_5d356a1792504_MBqDRoS9&available=1&available_product=1&share_user_id=u_5d38576caf6b6_azMyG7xDlp&share_type=100&scene=%E5%88%86%E4%BA%AB)


家庭暴力预防第二课:打破家暴循环的“魔咒”
第二课:打破家暴循环的“魔咒”(扫描二维码,听取音频)文字版欢迎来到宝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官方学习平台—宝妈成长在线,提升自己,成就孩子。大家好,我是深圳市鹏星家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联系电话:0755-25950003

咨询QQ:1125950011 / 1125950022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59714号    技术支持:腾硕网络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