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电话/传真:0755-25950003   邮箱:1125950033@qq.com

图片展示

家庭暴力预防第四课:普通人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发表时间: 2019-08-21 10:10:44

作者: 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浏览:

第四课:普通人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文字版


欢迎来到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官方学习平台宝妈成长在线提升自己孩子。

大家好,我是深圳市鹏鑫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副总干事,宝安区婚调委副主任刘西重。

上节课我们回答了遭受家庭暴力之后,该不该原谅他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受害人自己来回答,所以我们分享了如何评估家庭暴力的危险等级,家庭暴力的类型等知识,以供受害人参考,方便他能够更清晰的认清楚自己的真实处境,并且明智的作出决定。

前三节课播出之后,我收到了很多反馈,非常感谢大家的肯定以及鼓励。虽然是面向普通居民的课程,但还是有很多专业领域的工作者在听,也有一些老师给我一些建议,在这里一并感谢,感谢所有听众的反馈和建议,我们一起砥砺前行,为消除暴力而努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更加实用,就是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预防家庭暴力?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们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也不想遭遇家庭暴力,也不想看到我们的亲友遭受家暴,也不想等到遭受家暴之后,再去想如何应对,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该怎么去预防呢?

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讲,第一个是讲择偶标准。如果你目前是单身状态,怎么去选择伴侣,才能避免遇到一个施暴者;或者如果你有孩子,她正处于正在找对象的年纪,怎么去避免她选择一个施暴者。

第二个角度呢,我想对未成年人的家长来讲,如何教育孩子能够避免孩子将来被家暴困扰,也就是说,避免他成为一个施暴者或者受暴者,我们该怎么去教育才能够避免培养一个施暴者或者受暴者。

我们首先来看,择偶标准的问题,那大家一般找对象的时候会看什么呢?长相、年龄、经济条件、门当户对还有人品。但是人品的范围又比较大,而且难以衡量,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即便有考察人品,也很难去判断或者说忘了判断结了婚他是否会有家暴,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个考察标准,分别是:家族史、性别观和边界意识。

  • 家族史是什么呢?主要是看他有没有家庭暴力的家族史。

比如说看他的父母会不会经常家暴,看他的祖父母会不会经常家暴,爸爸会不会经常打妈妈,爷爷会不会经常打奶奶。如果他不是跟着父母长大的,那就看他的主要养育者会不会。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要歧视目睹儿童,只是对这个情况要重点考察,多加小心,因为我们知道目睹家暴的孩子,虽然原本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遗憾的是,家庭暴力他会代际传递,长大之后,他很有可能会成为小时候他痛恨的那个人。

暴力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很好的暴力行为的教材,他们会习得这种行为模式,而且日后会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施暴者的家暴行为,与其儿童时期的暴力经验有非常大的密切的关联,有学者就指出,如果是丈夫打妻子,那么家庭中的目睹暴力的男童有很大比例,会在其成年之后也会成为家中的施暴者。曾经在童年时期目睹母亲被父亲家暴的女孩,则更有可能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人。

所以,如果你心仪的对象从小是生活在这样子的家庭暴力的环境中,请你一定要小心,当然只是说机率比较大,但也绝不是百分之百,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只是提醒你要更小心的去考察。

  • 第二个考察标准是性别观,这个也非常关键。

那如果他认为社会分工的模式,那一定是,必须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就不能洗衣服,就不能做饭,女人就必须是三从四德,有客人来的时候呢,女性必须不能上桌吃饭等等。那有这些传统的性别观你可要小心,他很有可能会按照这些观念要求自己的另一半。还有人会认为,男性就是优越于女性男人,就是更有能力,甚至有的会仇视、憎恶女性等等。

性别观还包括他怎么看待男人。比如有人就会认为男人就该用暴力解决问题,才是爷们儿,那流氓一点才是爷们;男人太过温柔,那就是不爷们,太娘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观念成为男权思想,这里要提一下的是男权思想,可以分为两类。一位老师叫王相贤,他分别管这两类叫做冷酷难全和仁慈难全

只有冷酷男权观念的丈夫,对妻子毫不尊重极度蔑视。有个丈夫就对妻子说,女人算什么?女人就是个身体,一个工具,生孩子的工具,好冷酷,对不对?那另一个施暴丈夫再用开水浇在妻子身上,造成8级伤残之后,他不但不送妻子去医院,反而呼呼大睡,但妻子没钱医治不得不回家,身上还伤痕累累的时候,他居然要求妻子做饭、洗衣服。所以持有这种冷酷男权观念的人,是对女性最不友好的一群人,如果你择偶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对象,没啥好说的,建议最好离开。

有的男人反对对女性施暴,但他是基于什么理由呢?他会认同男强女弱,强者就应该保护弱者,否则就是不爷们,他会说,没本事的男人才会打女人,那这一类我们称为仁慈难全,相对温和一些,甚至会被误认为是友好的,是善良的,是价值观很正的,但他本质上也是不认同男女平等的。

不管是冷库难全还是仁慈难全,都不是好的性别观。好的性别观,一定要有男女平等,这也是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明确规定的国家的基本国策,所以我们不接受任何反对意见。好的性别观最好还要有社会性别视角,就是男人或者女人除了生理构造的不同之外,他并不是天生就那个样子,所谓男子气概,女性气质,不是天生就那个样子,他是被社会不断变成那个样子的。比如我们认为,男人就要短头发,女人就要长头发,那不是天生就是这个样子,而是由于我们的社会文化规范来的。

我们可以去反思,为什么想到警察,脑海里面会是一个男人的形象,想到清洁工、护士,脑海里面更多会容易出现女性的形象。我们要多去反思,去问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去接受这样子的结果和现象。

如果还能更进步一点,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些多元性别的观点,试着挑战一下原有的性别观。其实男权思想并不只是男人才有,他会深深地渗透在社会文化里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所有人,包括女性自己。就如波伏娃所说,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男权主义,让男性可以享受男权红利之外呢,也同样令男性受苦,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对待,所以男人找对象一样,需要考察对方的性别观。

  • 第三个考察标准是边界意识。

奥地利诗人傅立特曾这样说过:暴力不是开始于一个人卡住另一个人的脖子,他开始于当一个人说:“我爱你,你属于我!”。一些人认为,结了婚之后两个人,就应该成为一体,什么叫一体呢?大概率的就是彼此纠缠,相爱相杀,绑在一起受苦;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都想着改变对方,使对方成为自己的理想伴侣。

既然是一体的,那么我的事就应该是你的事,我的痛苦就应该是你的痛苦,我的成长就应该是你的成长,我的愤怒,你也应当承受,甚至我的不幸福以源自于你,两个人搅和在一起没有道理可讲,只有无尽的愤怒交织发酵爆发。更有甚者,有的男性会雾化女性,那么既然是一体的你就属于我,把妻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控制和侵犯对方的边界。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方在外伴侣经常会查岗,需要让你及时汇报行踪,跟谁在一起,甚至要视频来证明。有的女孩就会觉得好幸福,对方怕失去我,这是爱我的表现,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权,对边界的侵犯发展到最后,就是权力的丧失,就会是控制和暴力。

奇葩说第三季中,有一个观点说,婚姻的本质是权利的让步,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们让步的只是部分权力部分的边界,而不是要彻底的让步,不应该是模糊边界,最终失去自我。

有一本书叫《河童家庭大不同》,书中说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人字形,就是一撇一捺人字型,应该是H型,双方都是独立的。H是英文的大写的H,说的非常好,远而不疏是一种能力,进而不入是一种智慧。亲密关系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彼此成就,使你成为更好的你,使我成为更好的我,而不是彼此捆绑,相互束缚成为彼此的枷锁。

周国平就曾经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他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没有边界感的爱,会让人压抑和难受,有边界感的人才会建立有边界感的伴侣关系,才是真正健康的美好的亲密关系。

以上是三个择偶标准。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排查清单,一共15条,用这个清单来考察你正在交往的伴侣,更容易判断对方会不会有施暴的倾向,这个清单是北京魏平妇女权益机构的冯原老师分享的。

我先逐条给大家念一遍:1、他是否想左右你的社交,乃至阻止你见其他朋友或家人;2、他是否不让你决定自己的学业或工作选择;3、他是否调查你或者盯梢你;4、他是否无故指责你与别人调情或发生关系;5、他是否非常蔑视、指责或者污辱你;6、他是否对你珍视的物品不屑一顾或故意贬损;7、他是否认为你不应该也不需要得到性方面,包括避孕和生育方面的信息或教育;8、他是否总对你说你不愿意听的和性有关的话;9、你不乐意或不同意时,他也接触或强行接触你的身体;10、他是否在亲密行为和怀孕生育等问题上一意孤行;11、他是否不让你获得自己的收入;12、他是否不让你掌握自己的金钱或财产;13、他是否拿走你的钱财;14、你是否怕他;15、你是否因为害怕他的反应而改变你自己的行为。

以上15条如果你不幸有几条命中,那么要小心了,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注意这些有很多都是可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比如阻止你见朋友和家人,他很有可能找出理由,说你家人如何如何不好,怕影响你或者怕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我们多加留意。

在我准备本节课的时候呢,中华女子学院的李洪涛教授特意提醒,在我们择偶的时候,要在相处中感受、思考和判断,有可能还应该向他周围的人了解。在此一并分享给大家,并且向李教授致谢,以上内容是讲择偶标准,希望能够对单身人士还有单身人士的父母们有一定的帮助。

接下来,要分享的第二个角度也是对父母讲的,如果家里有无未成年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才能避免孩子将来被家暴困扰。也就是说既不希望孩子成为施暴者,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受暴者,希望他婚姻幸福,那该怎么做呢?我提三点建议:第一,停止家暴,以身作则;第二、尊重孩子的边界,别打小孩;第三,开始做性教育。

  • 第一、停止家暴,以身作则。

就是父母之间不要有家暴,前面我们讲过如果父亲打母亲,那么儿子可能会习得父亲的模式,将来成为施暴者;女儿可能会认同母亲,将来成为受暴者的可能性增大。身为父母你,希望儿子成为施暴者吗?希望女儿将来成为受害者吗?如果不是,请停止暴力。如果你是一位父亲,请一定要善待孩子的母亲;如果你是一位母亲,请想方设法制止和摆脱暴力,哪怕不得不因此离婚。

前天,我见到一个孩子,他就说我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总说为了孩子不能离婚?他说,我经历了这些痛苦,不想再传递下去。如果我们真正为了孩子好,就不要让他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让孩子目睹家暴,也是一种家暴。

有人可能说,我们每次打架都是避开孩子的,没有让孩子看到。其实目睹儿童,包括直接看到的;也包括没有看到,但是听到了;还包括既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但是他能够通过母亲的伤痕,家里的氛围,现场打斗的痕迹当中,感受得到这些,所以停止暴力是第一要做的。

另外我国学者对目睹家暴的儿童从生理学、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小时候目睹家暴行为,会刺激儿童大脑的杏仁核与前脑岛,与同龄人相比,目睹儿童的右脑,控制视觉感官的部分会萎缩将近20%,目睹儿童可能会出现胃痛、气喘、尿床、暴饮暴食和睡眠问题。作为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以身作则,一定要停止暴力。

  • 那第二点是尊重孩子的边界,停止对孩子施暴。

什么叫尊重边界?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更不要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棍棒教育一定要停止。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呢,打孩子、骂孩子司空见惯,那我的孩子凭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有一天,我遇到一个男子在公共场合打他的七八岁的儿子,男子很凶,父亲的那种权威感爆棚,用手扇孩子耳光。我去制止的时候呢,这个男子就伸手指着我说,没你的事,你离开,我知道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那他有两层意思,一是孩子是他的,他有权打,别人管不着;二是他懂教育,真的吗?

在我看来,一个都站不住脚,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在家长中非常有市场,甚至有大学教授公开为此张目。比如钱文忠教授,公然称该揍还得揍,一般家长这么说,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教授的话,这种公然违反反家庭暴力法的言论,为什么能够不断传播,而且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任何作为?我非常诧异。

其实很多父母也是一片爱心,但是不知道打骂教育对于孩子的危害有多大。打出来的孩子问题比较多,那有个孩子被父亲打了之后,他的安全感被彻底破坏了,而且他会不断的去回想被打的情境,感到恐惧,晚上不敢一个人睡,情绪也不稳定,总是想哭,处于急性应激状态。那这还是轻的,严重的呢?我有一位朋友成年人,小时候被父亲打,也许是太痛苦,把自己解离,好像自己在天花板上看着另外一个人在挨打。所以,这位朋友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还要不断的去处理心理的创伤。这是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能考虑到的吗?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幸运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所以父母们,不要让你的孩子拿他的一生来疗愈童年阴影。

因为本节内容讲的是家庭暴力的预防,父母要预防小朋友长大了成为施暴者或者受暴者,就更不能对孩子实施家暴。有数据报道三分之二的受虐儿童会在成年之后成为施暴者,国内的赵幸福等人也先后验证了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施暴,或者受虐情况是紧密关联的。至于我们本节所讲的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它既包括身体暴力,也包括经常性的谩骂、恐吓、侮辱等等精神暴力,还包括疏忽照顾、情感忽视等暴力。

  • 第三点建议就是要做性教育。

这里的性教育指的是全面的性教育,除了性知识,认识我们的身体,防性侵教育之外,还包括性别教育。有人时候可能说孩子还小,我们不需要性教育,其实我们平时已经在做了,怎么做的呢?比如当孩子问你,我从哪里来,这样子的问题的时候;当孩子对生殖器感到好奇的时候;你的反应已经是在做性教育了。

他可能会从你的行为当中得到启发,原来性是羞耻的事情,因为有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羞羞,不能这样。甚至当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你也已经开始性教育了。如果是个男孩,你起了一个听起来非常阳刚的名字,希望他更有男子气概;如果是个女孩,你起了一个文静、秀气一点的名字,希望它更像一个所谓的女孩。那这已经是在做性教育了,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已经在将自己对性的理解传达给孩子,而且从零岁就开始。

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对这些并不敏感,我们没有反思,我们传达的性教育是否是合理的?是否经过理性的选择?即便我们做错了,却认为自己,我什么都没有做。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对生物课本里面有关生殖系统的章节非常着迷,可是,当年我们的生物老师选择非常聪明的做法,这一张略过,大家自学。老师没做性教育吗?做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学生们又一次知道,这些东西还是不能讲,是羞羞的事情。

有一次在高铁站,人群当中有一个女孩和男孩,由看似奶奶和妈妈的人带着,两个孩子都是七八岁的样子,女孩大一点。那男孩走的前面,他就回过头来坏坏的笑着去亲女孩子,那女孩又有闪躲,但是男孩就用手搂着女孩的脖子强吻,成功之后呢非常得意。那两个家长没有丝毫反应,男孩觉得亲一次还不够,又亲了第二次,还是那种很得意的坏笑。

我看不下去了,所以就多管闲事。我说,小朋友,没有经过姐姐允许,你这样亲是不对的。那个男孩子就看着我,也没有什么抵触,然后奶奶也回头看,女孩也仰头看着我。嗯,那这样子的情景,我想很多成年人会觉得无所谓,孩子们就是闹着玩而已。但是,如果小时候我们不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他们长大之后呢?他会不会认为女性就是可以侵犯的,男人就是应该坏一点呢?

另外,当我们提到性这个字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头脑里会有什么样的词蹦出来?想一想,那是不是负面的东西多一些,第一反应也会想到美好吗?恐怕很难。性教育工作者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一个性这个字,让大家头脑风暴看能想到什么?结果大多数人会说,强奸、猥亵、性侵、学生怀孕、艾滋病、变态、录音、出轨、色情、奸夫淫妇、没节操等等。

这些对性的观念和认知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受过正确的性教育,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性是羞耻的、敏感的、邪恶的、罪恶的、是不能谈的,却唯独没有美好这个词。那大人们一直在做性教育,而且是反面的,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并且反过来排斥正确的性教育。

当前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所著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珍爱生命》,推出的时候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会认为尺度太大了,拒绝了真知,留下了无知。那正确的态度,是与其无意识的、零散的向孩子传递错误的性教育,不如积极的、系统的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怎么教育呢?这是一个力气活。首先,家长自己要学,要先去了解,了解才会理解,理解了之后,你才能克服焦虑和恐惧,培养正确的理念和认知,然后再去传达给孩子。



以上我们讲了怎么择偶可以避免遇到施暴者?我给大家分享了3个考察标准,分别是家族史、性别观和边界意识;并且分享了冯媛老师提供的15条排查清单。随后,我们告诉父母们为了避免孩子们将来成为施暴者或受暴者,要做三点努力:

第一是夫妻之间要停止暴力,以身作则;

第二是停止打骂孩子;

第三是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那如果我已经深陷家庭暴力之中,怎么预防再次被打呢?绝对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可以的,那要坚持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依法维权,让施暴者为暴力行为付出代价。只有让施暴者知道施暴是要付出对应代价的,那他才有可能收敛。


(资料来源:深圳市宝安区妇女儿童保护中心https://appzhk0yetf1960.h5.xiaoeknow.com/p/course/audio/a_5d529c74a07e6_B4L43yt9?product_id=p_5d356a1792504_MBqDRoS9&available=1&available_product=1&share_user_id=u_5d38576caf6b6_azMyG7xDlp&share_type=100&scene=%E5%88%86%E4%BA%AB)












家庭暴力预防第四课:普通人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第四课:普通人如何预防家庭暴力文字版欢迎来到宝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官方学习平台—宝妈成长在线,提升自己,成就孩子。大家好,我是深圳市鹏鑫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副总干事,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联系电话:0755-25950003

咨询QQ:1125950011 / 1125950022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59714号    技术支持:腾硕网络

© 2022 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